您的位置: 湖北商标网 >> 新闻动态 >> 省内新闻 >> 省内新闻
  阅读新闻

深化商标战略 迈向品牌强省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转摘  时间:2017/5/24 10:40:17  阅读:1398次][字体:字体颜色]

深化商标战略 迈向品牌强省

 

“十二五”期间,省工商局围绕全省改革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部署要求,全力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知名品牌,推动“湖北产品”向“湖北品牌”转变,全省品牌建设呈现量质并进、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十二五”品牌建设捷报频频
  品牌数量实现跨越。2013年以来,全省每年新增有效商标注册3万余件,年均新增驰名商标50余件、新增地理标志近60件,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3.22%、33.88%、43.61%。到2015年底,全省有效注册商标19.4万件;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307件,较“十一五”末增长859.38%,位列全国第七,比“十一五”末前进6个位次;地理标志总数达249件,较“十一五”末增长896%,位列全国第三,比“十一五”末前进4个位次;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均提前五年完成省政府确定的2020年工作目标。
  品牌价值显著提升。武钢、稻花香、马应龙、劲牌等12家驰名商标企业进入中国品牌500强,其中,稻花香品牌价值达392.75亿元,品牌价值较2010年净增长逾300亿元。黄鹤楼、东风、九州通等3家驰名商标企业跻身胡润中国品牌榜“200个最具价值的中国品牌”。其中,“黄鹤楼”以高达410亿元的品牌价值,在全国烟草行业中排第2位,位居榜单第16位;“东风”品牌价值达54亿元,“九州通”品牌价值达26亿元。经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测算,我省地理标志“恩施玉露”和“恩施富硒茶”品牌价值分别为6.81亿元、6.01亿元,“十二五”期间品牌价值年均增长率分别达38.2%、49.6%。
  品牌富农效益增强。农产品驰著名商标1013件,地理标志产值超过520亿元,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重要力量,对当地就业、居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率和影响程度超过30%,帮助农民平均提高农产品价格达50.11%,富农效应突出。宜昌市借助“互联网+地理标志”新模式,创造了5分钟销售1000单、单户电商销售秭归脐橙1000多吨的销售奇迹。咸宁市注册“咸宁桂花”地理标志后,鲜桂花销售价格从每公斤8元左右上涨到每公斤18元左右,桂花树两年生小苗木的销售价格也从每株几角钱提高到每株1元多,桂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桂花经济”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随县香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后,年产值近200亿元,走进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超4亿美元,居全国前列,受益农民30多万人。
  品牌带动日益显现。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知名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品牌发展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效应明显。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楚源高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等122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驰名商标认定,占全省驰名商标总数的40%;中冶南方成为全国设计第一家驰名商标企业,人福医药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健康医疗产业,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大通互联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艾格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等190家现代服务业企业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认定。品牌企业规模达到6319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引擎。
  品牌集群加速形成。武汉、宜昌、襄阳结合全省“一主两副”发展战略,大力打造品牌集群,三地共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74件、省著名商标1087件。随州市重点打造专汽之都,已有5家专用汽车制造企业获得驰名商标认定。襄阳汽车产业集群、随州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入围国家首批22个试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恩施、黄冈、十堰、咸宁等地加大对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等连片扶贫地区特色资源的挖掘,引导注册地理标志68件。
  品牌保护更加有力。各地各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执法行动,营造促进品牌发展、品牌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全省工商系统完善品牌保护措施,创新打假维权工作机制,开展订单式打假服务,变坐等投诉为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对“京山桥米”和“白云边”等知名品牌组织开展专项打假保护行动;大力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权保护行动,查办侵犯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案件。2011年至2015年,全省工商系统共查处商标侵权和假冒伪劣案件41932件,案值57615.24万元。

各方联动夯实跨越基础
  “十二五”期间,省工商局认真履行品牌强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职责,全力推动品牌强省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每年度制发成员单位工作要点,编制商标年度发展报告,编发《推进品牌强省建设工作简报》,通报全省商标品牌发展情况,交流各地推进品牌建设经验和做法,引导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创、社会参与的品牌发展建设机制。
  政府主导引领。201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由此拉开政府强力引导品牌建设的大幕。随后,全省17个市州和大部分县市区普遍制定了品牌建设措施和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强化工作协调和考核,推动各项工作扎扎实实落地见成效。
  部门协同发力。品牌强省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进品牌强省建设。省经信委引导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把品牌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省发改委将“四季美”等62个服务业品牌纳入重点扶持培育范围;省商务厅认定“湖北老字号”29家。省农业厅年均安排82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三品一标”品牌开发和建设;省质监局推进质量兴省,不断夯实品牌建设基础;省国税局出台企业品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等优惠政策;省知识产权局优化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促进专利申请量持续高速增长。
  企业主创井喷。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开展商标品牌创建,塑造品牌形象,参与国际性、区域性的品牌展示活动。2013年至2015年,全省商标申请量呈现井喷式发展,分别为37031件、46054件、59331件,年度增幅分别达22.16%、24.37%、28.83%。省内企业主动到工商部门寻求商标使用指导千余次,不遗余力树立企业良好的商标形象。
  示范引领有力。建立完善品牌建设示范机制,引领品牌强省建设深入开展。武汉市、宜昌市成为国家首批商标战略示范城市,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商标战略示范企业。省工商局与省农业厅联合开展农产品品牌示范基地建设,宜都市创建成为全省首个农产品品牌示范基地。仙桃市、潜江市、武汉市东西湖区等24家单位成功创建成为全省品牌建设示范县(市、区),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办事处等80家单位为品牌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武汉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等51家单位为品牌建设示范企业。
  社会参与齐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十二五”期间提出与品牌相关的建议提案近30件,省人大重新修改《湖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促进条例》。湖北高校持续开展理论研究,为湖北品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全省从事商标品牌代理服务的中介机构迅猛增加,目前已有491家,较2010年增幅达7.67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三五”迈向品牌强省
  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拥有世界级商标品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创新力与竞争力的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强调要“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省工商局提出的“实施品牌强省战略,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创建活动,建立品牌价值测算制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产品、工程、服务等领域品牌培育、评价、扶持机制。打造一批国内有影响力、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加强品牌宣传,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等内容写入全省“十三五”规划。
  省工商局始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服务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商标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悉心培育湖北的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
  全省品牌建设虽然取得良好成效,但仍存在各地品牌发展不够平衡、行业知名品牌分布不够协调、品牌运用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外向型经济品牌发展严重不足等问题。“十三五”期间,全省工商系统将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

  品牌建设再立新目标。调整“十三五”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地理标志达到300件以上,驰名商标达到500件以上,培育和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集群,有效注册总量、国际商标注册如期完成目标。
  品牌培育再添新举措。全面实施行业品牌精准培育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省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实施定向培育,建设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示范园区,组织进出口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培训等。
  品牌服务再搭新平台。建立健全全省商标品牌数据分析系统,开展商标品牌数据库大数据分析,提高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的精准性,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分析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支撑;在全省工商系统建立省、市、县、所四级商标品牌信息化工作平台,提高工作实效。
  品牌保护再加新力度。持续开展“双打”执法行动,结合实际,保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高压态势,在全省全面推行订单式打假,完善政企联手打假工作格局,建立层级清晰、职责明确的打假维权工作机制。
  品牌宣传再展新风姿。创新宣传方式,以社会各界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宣传商标品牌法律法规、湖北品牌发展情况,举办湖北品牌展览推介活动,讲好品牌故事,打造湖北形象。

  湖北商标:五年数说
2.33倍
    2015年,我省拥有有效注册商标19.4万
件,是2010年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的2.33倍。
4.87倍
  驰名商标307件,数量位列全国第七,是2010年全省驰名商标总量的4.87倍。
30%
  地理标志对当地就业、增收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率超过30%,帮助农民平均提高农产品价格达50.11%。
第3位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拥有地理标志249件,较“十一五”末增长896%,位列全国第3位。
24、51、80
  仙桃市、潜江市、武汉市东西湖区等24家单位成功创建成为全省品牌建设示范县(市、区),武汉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等51家单位为品牌建设示范企业,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办事处等80家单位为品牌建设示范乡镇(街道)。
253、368
    实施品牌升级行动,先后将全省368家企业和253种地方特色资源纳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孵化库,实施一县一标工程,地理标志注册基本实现全省县市全覆盖。
3000
  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宣传培训,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活动,举办《商标法》、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品牌管理培训,累计培训各类市场主体3000余家。
12万
  全省工商系统大力开展商标指导服务“四书五进”活动,走访各类市场主体1.69万户次,共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运用指导书、管理提示书、保护警示书“四书”12万余份。5.8亿
  2011年至2015年,全省工商系统共查处商标侵权和假冒伪劣案件41932件,案值57615.24万元。


·上篇新闻:湖北:从产品向品牌跨越
·下篇新闻:湖北省工商局部署开展全省工商系统 “打击侵权假冒执法年”行动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新闻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关于我们 | 业务范围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6 湖北省商标协会   指导机关:湖北省工商局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19768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836号